2025 年 5 月 6 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例行記者會上宣布,經中歐雙方商定,中方與歐洲議會決定同步全面取消對相互交往的限制。這一決定標志著中歐立法機構交往在經歷數年波折后全面重啟,對中歐關系乃至全球格局都有著深遠影響。
背景
2021 年,歐盟以所謂 “新疆人權問題” 為由,對中國實施單邊制裁,中國隨即采取反制措施,對相關歐洲議會議員及委員會實施制裁,自此中歐立法機構對話的大門被迫關閉。2023 年 4 月,歐洲議會進一步升級限制措施,規定凡被中方列入制裁名單的議員不得與中國人大代表會晤,官方代表團訪華亦受阻,雙方在諸多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礙。
原因
國際格局變化:當前,國際格局正經歷深刻調整,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與地緣沖突不斷疊加,全球治理體系面臨重構壓力。中歐作為多極化進程中的重要力量,均面臨美國戰略擠壓。美國推行的一系列單邊政策,損害了中歐各自利益,也對全球經濟和政治秩序造成負面影響。在此背景下,中歐雙方意識到加強合作是對沖外部風險、維護自身利益的關鍵選項。
共同利益驅動:在支持多邊主義、維護全球化等議題上,中歐立場高度一致。雙方都深知多邊主義是解決全球性問題的有效途徑,經濟全球化符合世界各國共同利益。同時,氣候變化、公共衛生等全球性挑戰的加劇,也要求中歐在多邊框架下深化協作。
意義
打破外交僵局:2021 年歐洲議會對中國單方面制裁后,雙方交往受限,政治溝通不暢,雙邊關系陷入僵局。此次取消限制,為雙方打破外交僵局創造了條件,有望推動中歐關系持續健康穩定發展,重回友好合作的正軌。
增進政治互信:限制取消后,雙方議員和官員能更自由地交流,直接表達想法和關切,有助于減少誤解,增進了解,使雙方在政治上重新建立信任,為在全球治理、氣候變化等重大問題上開展合作奠定堅實的政治基礎。
促進經貿合作:中歐互為重要貿易伙伴,在新能源、數字技術等前沿領域,雙方企業合作緊密。取消限制有望推動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的重啟,為雙方投資合作帶來新機遇。
穩定市場預期:取消限制為歐洲企業和各界吃下 “定心丸”,有利于營造穩定的政治環境,促進中歐在貿易、投資、科技等領域的合作更加順利,增強企業投資和貿易的信心,推動雙方經濟的共同發展。
加強人文交流:議會交往的全面恢復將為中歐民間交流搭建更廣闊的平臺,促進教育、文化、科技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增進中歐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為中歐關系的長期穩定發展奠定民意基礎。
推動全球治理合作:在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中,中歐可加強協調,共同反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權威性,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發展。
以上便是本期百運網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有任何國際物流方面的服務需求,請咨詢百運網專業的國際物流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