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只集裝箱因超期滯留產生3萬美元罰款時,貨主才意識到“免租期”與“滯期費”的界限絕非字面差異那么簡單。國際海運中的時間成本規則,本質上是碼頭、船公司與貨主之間的風險分配協議。接下來,百運網將為您詳細解答,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免租期與滯期費
免租期(Free Demurrage)是船公司賦予貨主的集裝箱使用權緩沖期,其核心在于平衡設備周轉與操作容錯空間。
以40英尺普柜為例,船公司通常給予進口貨物7天免租期(從卸船次日算起),但冷凍箱因設備維護成本高,免租期常縮短至3天。
免租期的起算點存在關鍵差異:美西港口采用“卸船完成時”作為起點,而東南亞部分港口以“清關申報日”為起點,這種差異可能導致同一批貨物在不同港口產生5-8天的費用偏差。 ?
滯期費(Demurrage)的觸發并非簡單超時,而是基于“集裝箱控制權轉移”。
當貨主提柜后未能在免租期內歸還空箱,滯期費按“碼頭外滯留天數×日費率”計算。2025年赫伯羅特對美西航線引入“動態滯期費率”,根據港口擁堵指數浮動調整:洛杉磯港擁堵率超70%時,日費率上浮40%,反之則下調20%
這種機制倒逼貨主優先選擇數字化程度高的碼頭——如鹿特丹港的智能預約系統可將提還箱誤差控制在15分鐘內,從而規避80%的滯期費爭議。 ?
超期堆存費:碼頭資源的空間定價
超期堆存費(Storage)的本質是碼頭對稀缺倉儲空間的階梯式收費。
以紐約港為例,前5天免堆期后,第6-10天按集裝箱投影面積(而非重量)計費,40HQ箱型因占用更多堆場立體空間,費用比20GP高2.3倍。
2025年新加坡港推行“碳排放附加費”,超期堆存集裝箱每日額外收取8美元/噸的碳稅,促使貨主采用“車船直提”模式——數據顯示,該模式下平均堆存周期從9.2天壓縮至4.7天。 ?
區域政策差異直接影響成本結構。歐盟港口自2025年起實施“綠色堆存激勵”,若貨主能證明超期滯留是因等待新能源卡車運力,可申請最高30%的費用減免。
相較之下,中東港口則采用“剛性階梯費率”:杰貝阿里港超期第8天起,每日堆存費遞增15%,且不接受任何不可抗力申訴,迫使貨主必須通過“分段運輸”或“中轉倉緩沖”降低風險。 ?
說到最后
國際海運滯期費用的核心矛盾在于時間與空間的精細化管控。免租期是船公司的設備周轉工具,滯期費體現碼頭外的時間成本,而超期堆存費則是碼頭空間的金融化定價。
以上便是本期百運網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有任何國際物流方面的服務需求,請咨詢百運網專業的國際物流顧問。
本文所述費用規則基于2025年5月前國際海運行業實踐,具體執行標準請以各港口及船公司最新公告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