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美聯合聲明
對峙一個多月,關稅戰終于迎來轉機。
當地時間5月12日,中美發布聯合聲明,雙方承諾將于2025年5月14日前,大幅降低關稅,共同協商長期經貿合作。
中美聯合聲明 圖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也就是說,雙方各退一步,此前輪番升級的關稅措施全部取消,美國對華關稅回到原點,即最初宣布的全球對等關稅表中,美國對華征收34%的關稅,其中前90天,有24%的關稅暫不征收,只保留剩余10%的關稅。
相應地,中國取消91%的反制關稅,針對美國34%的對等關稅,對美國商品征收34%的反制關稅,其中前90天內,同樣有24%的關稅暫停征收,僅保留10%的反制關稅。
顯而易見,相比此前的對峙狀態,這個合作協議對雙方都好,這一幾乎超出預期的讓步,也側面說明雙方的合作意愿都很強。
在聯合聲明發布前一天,美國貿易談判代表格里爾就公開表示,“會談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我們能夠如此迅速地達成協議,說明這中間的分歧或許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大。”
美國貿易談判代表講話 圖源:abcnews
事實也的確如此,畢竟高關稅最終落在企業和消費者頭上,沒有人愿意承擔額外支出。而且,就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里,關稅沖擊就已經體現在中美貿易的方方面面。
在中國,這種影響多體現在供應商被美國客戶暫停或者取消訂單;在美國,影響則體現在高額關稅侵蝕企業利潤,甚至讓小企業主瀕臨破產,即便是沃爾瑪、亞馬遜這樣的零售巨頭,也飽受高關稅折磨。
此前,沃爾瑪曾就關稅政策向中國供應商施壓,但多方周旋后,最終還是續訂了部分訂單,自行承擔關稅成本。亞馬遜則向頂級賣家了解其關稅應對措施,放開賣家漲價。
亞馬遜允許賣家漲價 圖源:Fortune
可以說,哪怕高關稅只持續了一個多月,其影響也已足夠大。也正因如此,雙方都期望達成合作。眼下,初步協議生效,中美賣家都能暫且松一口氣,先把下半年的訂單安排上,等待更全面的長期協議。
二、跨境賣家仍需加速調整
雖然美國關稅確定大幅下調,中美經貿合作是長期發展方向,但這并不意味著,此前因高關稅所制定的調整策略就此中斷。相反,趁著氣氛緩和之際,跨境賣家應當加速調整。尤其對主營美國業務的跨境賣家來說,調整更需提上日程。
這其中,開拓多市場是適合最多數賣家的一大調整戰略。此前,跨境大賣安克創新在回應如何應對關稅沖擊時就表示,公司未來將大力拓展歐洲、拉美、澳洲等非美市場。言下之意便是要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2024年,北美市場占安克總收入的47.95%。
安克加大開拓非美市場 圖源:東方財富
中小賣家則可以通過經營多個跨境電商平臺來發展多線業務。除了跟隨出海四小龍的腳步,跨境賣家也可選擇市場影響力較大的本土電商平臺。畢竟現在中國賣家的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不少國外本土平臺都爭相邀請中國賣家加入。
比如去年下半年,德國Otto集團全資子平臺limango、法國第二大電商平臺Fnac&Darty、英國本土電商平臺Fruugo接連向中國賣家拋出橄欖枝;韓國最大電商平臺Coupang在深圳、義烏、廈門、寧波等地開招商大會;去年底,俄羅斯最大電商平臺Wildberries全面開放中國賣家入駐。可以說,中國賣家出海,選擇很多。
法國Fnac&Darty平臺發布會 圖源:百運網
同時,針對區域政策風險,有能力的賣家還需盡力分散產能。比如工具大賣巨星科技,在今年這輪高關稅前,巨星科技就已在中國、東南亞及美國都布局了生產線,即使中美生產線都面臨障礙,東南亞產能也可盡力對沖風險。
巨星科技繼續發展東南亞產能 圖源:巨潮資訊
當然,最重要的調整戰略還是要落在產品身上,通過提高產品實力、打造自有品牌,提升議價能力。換句話說,更高的產品質量,更好的品牌名聲,能夠帶來更大的市場話語權,對賣家來說,這便是抵御任何風險的最趁手“武器”。
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經歷了一場關稅風暴,跨境賣家還需更加警惕未來,在短期發展的同時考慮長期布局,避免在出海路上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