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深圳海關統計,2024年深圳外貿進出口規模突破4萬億元(以人民幣計價,下同),登上我國外貿“第一城”位置。近年來,在逆全球化沖擊下,深圳外貿仍保持較高增勢且結構不斷優化,不僅是穩住深圳經濟大盤的基石,也成為灣區乃至全國外貿發展的重要支撐。貿易多元化優勢推動深圳外貿良好勢頭,并在引領灣區經濟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中發揮示范作用。主要關注點如下:
第一,深圳穩外貿取得實質成效。長期以來,外貿是深圳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為我國外向型經濟高地和改革開放先行示范區,深圳不僅出口總額連續32年蟬聯全國各城市第一,進出口總額也在2024年晉升全國首位。2024年全年深圳外貿進出口總規模達4.5萬億,同比增長16.4%。其中,進口1.69萬億,增長19.6%;出口2.81萬億,增長14.6%;進出口存量規模占全省約1/2及全國約1/10,增量規模占全省78%及全國30%。外貿高速增長的背后彰顯了深圳在外貿政策、創新和服務等多方面推動的成效。一是政策支持上,2024年深圳商務局頒布了穩外貿“24條”及金融支持外貿發展等政策措施,聯合海關、財政、稅務、外匯和金融等部門,從促進產業貿易聯動、加快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支持內外供需高效對接、加大財政金融支持等方面提出舉措。二是產業帶動上,以計算機、通信制造為代表的高新制造產業鏈帶動“新老三樣”產品全面增長。2024年深圳機電產品出口規模占比高達71%。其中,手機、電腦、家電等“老三樣”增長超6.8%;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新三樣”增長超11.5%。三是企業結構上,2024年民營企業進出口規模占比超七成,同比增長24.2%,增速快于整體7.8個百分點,成為拉動深圳外貿增長主要動力。四是市場拓展上,在穩定歐美等傳統市場出口的基礎上,深圳出口東南亞、中東、中亞、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份額持續攀升,其中,東盟成為深圳最大貿易伙伴,增長達22.3%。五是在新業態上,跨境電商表現優異,2024年上半年,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30%。目前在深跨境電商企業超15萬家,全國占比高達50%。六是貿易服務上,深圳通過遠赴海外“敲門招商”及在深舉辦國際重磅展覽主動爭攬貿易機會;通過推動單一窗口建設簡化申報、檢測流程;通過率先實施集約審單、審單快放改革,實現跨境電商包裹自動放行。展望未來,雖然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或對我國2025年外貿尤其是出口表現造成一定影響,但在穩外貿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支持下,深圳有望繼續保持外貿業務良好發展勢頭。
第二,深圳在助力大灣區外貿和經濟發展中發揮關鍵作用。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實施第6年,2019-2024年間灣區內地9市外貿進出口總規模突破43萬億元,其中,2024年總規模達8.75萬億,全國占比近20%,同比增長10.1%,高出全國增速5.1個百分點。這其中,深圳在灣區外貿發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不僅體現在外貿總值上的貢獻,更重要的是發揮了核心樞紐作用,與灣區其他城市實現了協同發展。首先,深圳通過與灣區城市產業協同,不斷提升“灣區造”產品整體競爭力。近年來,深圳憑借完備的高新制造產業優勢,依托“廣深港”科技創新走廊、深圳都市圈、深港雙城都市圈等建設契機,切實推動與灣區尤其是周邊城市形成優勢互補、梯次配套的產業體系,攜手打造世界級制造業產業集群,增強了灣區出口產品的國際吸引力。例如:深圳、惠州在臨深片區合力打造深惠協同發展區,按“龍崗-坪山-大亞灣-惠陽”及“坪地-清溪-新圩”兩大產業組團,協力發展高端制造和綠色低碳產業,共同爭攬全球訂單。其次,深圳發揮全球物流樞紐作用,助力灣區產品更好“走出去”。作為全球最大單體集裝箱碼頭之一,深圳鹽田港承擔著廣東超1/3外貿進出口量,國際班輪航線通達全球100多個國家的300多個港口;深圳機場國際貨運航線通航點達到38個;中歐班列(深圳)通達歐亞44個國家;TIR直達國際跨境公路新開通深圳至中亞兩條貨運線路。深圳憑借遍及全球的貿易交通網絡,助力灣區產品更好走向世界各地。最后,深圳通過多式聯運、一次通關,助力灣區貿易降本增效。深圳倡導的“海空港暢流計劃”“大灣區組合港” 覆蓋灣區內地9市并延伸至粵西地區,實現了深圳港國際航線資源與沿珠江內河碼頭的制造業貨源優勢互補,不同海關信息互認,在企業當地即可辦理報關、通關查驗手續,實現灣區港口間一體化運作,大幅壓縮出口港集裝箱堆存時間及提升周轉效能。例如:來自中山的家電通過“組合港”模式,在中山港完成“一站式”報關和查驗后,通過珠江口駁船調撥至深圳蛇口、鹽田等港口,并直接換裝國際遠洋大船,最終從深圳出口到海外。隨著深圳進一步加強與灣區城市在規劃、產業、交通、生活等一體化協作,將更好地整合各方資源,為灣區在全球化競爭中注入新動能。
第三,銀行業需更好助力大灣區外貿多元化發展。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提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外貿、穩外資”,穩外貿已成為2025年我國經濟的重要工作任務。銀行等金融機構可積極把握深圳外貿新業態、“新三樣”等快速發展窗口期,加強政銀合作,不斷優化金融產品和服務,助力外貿企業揚帆出海。一是加大對外貿進出口信貸支持。針對大型企業如大型成套設備出口、整車出口等,商業銀行可與政策性銀行及出口信保合作,向企業提供出口買方信貸、福費廷、融資租賃等金融支持;對于普惠類外貿企業,可整合工商、司法、稅務數據,提升線上授信及融資服務能力;對于供應鏈企業,可提供票據、信用證、保函、保理及訂單融資等1+N金融支持。二是優化外貿企業跨境結算服務。針對企業跨境收支需求,運用全球網絡做好貿易收支便利化服務;針對匯率風險和保值需求,可通過即遠掉、期權等產品為企業提供不同場景下防范匯率風險方案;同時還可積極推進外貿新政落地實施,推動跨境貿易結算便利化提質增效。三是加強對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創新服務。針對跨境電商、海外直播等新業態客群,可涵蓋從采購、交易、物流到支付全鏈條,打造綜合金融服務體系,提供賬戶開立、備貨融資、海外收款、信用保險,跨境人民幣結算等服務。針對組團出海拓市場搶訂單企業,可尋求“政府補貼+銀行融資+出口保險”模式,為“走出去”企業制定跨境金融服務及人民幣服務方案,并提供跨境融資、資金匯劃、匯率保值、投資咨詢等服務。
以上便是本期百運網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有任何國際物流方面的服務需求,請咨詢百運網專業的國際物流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