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妻創業賣塑料袋
大多數時候,市場需求總是固定的。如果目標不是做大企業,那么找到這樣的需求,基本也能做成一番不錯的事業。
在義烏,一對95后夫妻便是遵循了這個理,選擇創業賣塑料袋。2021年,夫妻倆湊齊了15萬元,買了兩臺最基礎的生產機器,生產最常見的塑料包裝袋。起初,夫妻倆主要靠地推模式,拓展國內工廠客戶。這期間,無論大單小單,夫妻倆欣然接受。
義烏夫妻塑料廠 圖源:1688
第二年,夫妻倆著手經營出海業務,第一單便賣到了非洲尼日利亞。現在,這位尼日利亞客戶已經是常客,平均每年要下300萬元的訂單。這之后,夫妻倆繼續廣泛結交海外客戶,把塑料袋賣到埃塞俄比亞、印度等多個國家。在海內外業務雙驅動下,夫妻倆的塑料袋廠,一躍從年銷售額70萬元擴大至年銷售額超1500萬元。
要說夫妻倆的成功秘訣,最關鍵的一點便是找準了市場需求,在義烏賣塑料袋。作為“世界制造中心”,義烏平均每天發出3300萬個快遞包裹,其中有大量的小商品需要用塑料袋打包,這無疑是一波龐大且固定的消費需求。
與此同時,海外也有大量賣家需要使用塑料包裝袋,尤其是非洲、東南亞等新興市場,電商規模持續擴張,但這些地區往往缺乏完整的產業鏈,制造成本優勢也不算突出,賣家基本需要與海外制造商達成長期的合作。
塑膠工業網的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塑料包裝材料第三大出口國,次于美國和沙特。2024年,中國塑料包裝材料出口額為140.7億美元,平均每月出口額為11.7億美元,較上一年整體增長18%。
按出口額劃分,印度、越南、俄羅斯、印尼和韓國是我國前五大塑料包裝材料出口目的國,其中前四大目的國需求最為突出,出口份額占比接近30%。這之后的目的國出口份額占比基本都在4%以下。
我國塑料包裝十大出口目的國 圖源:塑膠工業網
此外,隨著綠色經濟持續發展,我國塑料包裝行業也持續朝著可持續方向前進,比如在歐盟、日本,紙塑復合包裝成為新增長趨勢;在澳大利亞,全降解襯衫袋需求上升。
總體而言,塑料包裝依然是大需求品類,賣家可根據自身實力和發展目標,針對性地開發海外客戶,以此獲得長期穩定的出海發展。
二、到細分市場掘金
賣塑料袋起家,義烏夫妻的出海故事,事實上再次證明了細分市場的掘金潛力。
一方面,從客觀規律出發,大部分人都是中小賣家,只能做行業的追隨者,無法做行業的開創者。這就意味著,大多數人做生意,做跨境,都是從現有的市場里尋找商機,比拼的更多是選擇市場的眼光及組合創新的能力。
另一方面,從細分領域入手,也是最適合新手賣家的方式,不僅起步門檻相對較低,還能在一定試錯成本內,檢驗賣家的經營模式,如果有效就繼續做大做強,如果不行也可以立即調整方向。
也正是出于這樣的考慮,現下很多新賣家都選擇以細分領域為切入點,撕開熱門市場的口子。
比如深圳臥安科技,2015年成立;2016年,創立自主品牌SwitchBot,主營智能家居。同年底,SwitchBot推出首款產品,智能開關。這是一個充電頭大小,內置小型電機驅動機械臂,可實現手機操作,自動打開咖啡機、墻面燈等物體開關的智能工具。
SwitchBot智能開關 圖源:SwitchBot
同樣的思路繼續延伸,SwitchBot推出了智能窗簾開關,可以通過遙控按鈕、手機App和語音助手實現窗簾開關控制,把傳統窗簾改造成電動窗簾,既方便用戶日常生活,又能省去重新裝修的錢。
SwitchBot做大之后,臥安科技繼續擴大業務,成立了機器人公司,從智能家居賽道進入更加前沿的AI具身機器人賽道。去年,臥安機器人年營收超過6億元;今年6月上旬,臥安機器人正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說明書,準備沖擊港股IPO。
深圳臥安機器人擬港股上市 圖源:hkexnews
再比如國產智能寵物用品品牌CATLINK,成立前兩年,CATLINK的重點就是潛心打造一款可實時監測貓咪日常生活的智能貓砂盆,并通過國內、東南亞客戶反饋,不斷迭代升級,提升產品性能。
現在,CATLINK的產品線已經擴大至自動喂食器、智能飲水機等全品類,旗下產品遠銷100多個國家及地區,累計產品銷量超70萬臺。在亞馬遜美站,CATLINK還一度拿下類目品牌Top1。
CATLINK累計銷量超70萬件 圖源:CATLINK
可以看到,在跨境圈,鋪貨暴富的故事早已成為過去,新的出海浪潮是深耕細分市場,從小商機中脫穎而出。因此,新賣家若想入局,還需多多考察市場趨勢,選擇合適的細分領域,深耕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