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稅降低網購消費意愿
高關稅帶來的影響正逐步傳導至消費市場。
近日,美國咨詢公司Alix Partners發布一項關于美國在線零售市場的調查報告,結果顯示,由于特朗普關稅政策,最近一段時間,美國電商行業正經歷十多年來最動蕩的時期,消費者網購頻率和支出明顯下降,零售企業也被迫做出調整。
具體而言,在網購送貨商品方面,以往熱銷的各大類別普遍出現兩位數的同比降幅。其中辦公用品同比下降13個百分點;體育用品下降了12個百分點;化妝品、家具、家居用品和大型電子產品也都分別下降了10個百分點。
美國電商多品類訂單下滑 圖源:CNBC
整體下滑趨勢中,只有食品雜貨類是一個例外。Alix Partners合伙人Chris Considine表示:“這是十多年來在線零售類別增長首次出現普遍回落的情況。”
調查進一步指出,關稅政策變化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消費者網購行為。大約34%的受訪者表示,由于關稅導致的價格不確定性,他們普遍延遲了一些本來要做的購買決定;66%的受訪者則表示,如果關稅導致進口商品價格上漲10%,他們就會轉購本土產品;還有一小部分消費者表示,為了避免關稅推高物價,他們已經提前采購了部分商品。
這種轉變反饋在銷售數據上,又會促使零售商做出新的調整。作為最先受到關稅影響的對象,不少零售商都已逐步抬高了部分商品價格,這是無法避免的策略調整。與此同時,面對消費者購買興趣下降,零售商必須從其他方面做出“補償”。
美國部分鞋類商品月度價格漲幅 圖源:CNBC
為最后一英里配送降本增效便是其中一項策略。Alix Partners的調查顯示,大部分零售商都認為,眼下關稅壓縮利潤,與其投入新資金卷服務,不如先把能降的成本降下來。而且一直以來快速送貨都是消費者青睞的服務之一,從這方面入手也能促進零售商的長期發展。
此外,加速退貨商品流轉也是一項有效策略。因為退貨商品已經支付過關稅,零售商只需考慮為退貨商品定級,是放回全新商品中銷售,還是放到二手市場上轉賣。甚至,有些零售商為降低成本,會對輕微受損或缺陷的商品進行修復,以便其作為全新商品出售。
可以看到,高關稅正持續沖擊著零售市場,無論零售商還是網購用戶,都難以躲避其影響。
二、用促銷拉動增長
雖然消費信心遭受沖擊,但對零售商而言,買賣還得繼續。尤其是那些常有增長焦慮的零售巨頭,更需要想方設法吸引消費者注意。
進入年中,零售巨頭們最上心的一大項目便是促銷。今年Prime Day大促,亞馬遜就表示要大辦特辦,不僅促銷時間加倍,首次從兩天加到四天,還把低價商場Amazon Haul也引進促銷內容。
亞馬遜低價商城將加入Prime Day大促 圖源:aboutamazon
亞馬遜透露,Prime Day期間,低價商城將提供上千種5美元以下的超低價商品,日常優惠滿50美元享5%折扣,滿75美元享10%折扣,且開場第一天全部商品打四折。這個優惠力度,可謂是火力全開。
與此同時,其他平臺也在全力醞釀誘人的促銷活動。比如TikTok Shop,今年美站年中大促定在7月7日-7月19日,時間正好覆蓋亞馬遜Prime Day大促。沃爾瑪活動跟Prime Day同一天開啟,但時間比Prime Day還長兩天。Temu促銷在6月底便已經開場,但結束時間到7月下旬。
沃爾瑪7月大促 圖源:Today Show
除了這些主流電商平臺,梅西百貨、Costco等零售商的年中大促也將在同一時間開啟。可以預見,這個7月將熱鬧非凡。對零售商而言,今年的年中促銷也確實非同一般,畢竟關稅政策還在持續變化,誰都難預料之后又會發生什么。
對跨境賣家而言,最合理的解決方式自然也是跟著趨勢走,大促在即就多上心庫存運營,把握眼前機會,說不定在促銷期間也能大爆一次。
當然,身處動蕩的市場環境,產品實力始終是抵御沖擊的最佳防護盾。無論這場關稅風暴帶來的影響或大或小,提升產品競爭力,建立長期發展機制,都是賣家需要深思熟慮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