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歐盟在跨境電商稅收政策上做出重大調整,正式取消針對價值 150 歐元以下進口小額包裹的免稅政策,并開征增值稅。這一變革在跨境電商領域掀起波瀾,對中國賣家而言,影響更是深遠。
歐盟委員會數據顯示,2024 年歐盟進口 150 歐元以下的包裹總量達 46 億件,相比 2023 年增長一倍,其中 91% 來自中國,平均每日約有 1200 萬個小額包裹借免稅優惠進入歐盟市場,給海關監管帶來極大壓力。部分跨境電商賣家通過分包等手段避稅,造成稅收漏洞。基于此,歐盟果斷出手改革。
新政策規定,直郵至消費者家中的小額包裹,每件征收 2 歐元統一費用;先運至歐盟境內倉庫儲存的包裹,則按每件 0.5 歐元收費。與此同時,取消 150 歐元以下包裹的關稅豁免,自 2028 年 3 月 1 日起,平臺需代替歐盟消費者承擔貨物進口時的關稅和增值稅繳納責任,增值稅和關稅在平臺收到貨款時即需繳納,并計入銷售價格。進口一站式服務中心(IOSS)的 150 歐元門檻也將取消,允許更高價值商品申報。
這一政策調整,對中國賣家而言,成本增加首當其沖。原本享受免稅優惠的商品,如今需繳納增值稅與額外費用,利潤空間被壓縮。若將增加的成本轉嫁到商品價格上,商品在歐盟市場的價格競爭力會被削弱,可能導致銷量下滑;若自行消化成本,利潤又會受損。
物流配送方面,新規實施后,海關申報與查驗流程將更加繁瑣,貨物通關時間可能延長,物流時效難以保證,消費者收貨時間推遲,進而影響消費者購物體驗,增加賣家因物流問題產生的售后糾紛。
在合規運營層面,賣家需重新審視稅務規劃,確保準確計算并繳納增值稅,及時了解歐盟各國具體稅收政策差異,按要求進行申報。同時,要配合平臺完成相關稅務信息的對接與操作,避免因不合規面臨罰款等處罰。
面對政策調整,中國賣家可嘗試優化供應鏈,與供應商協商降低采購成本,從源頭緩解成本壓力;提升產品附加值,通過創新設計、提升品質,讓消費者愿意為產品支付更高價格;合理布局歐洲海外倉,雖然使用海外倉需支付倉儲費等費用,但可享受較低的包裹處理費,還能加快配送速度,提升消費者滿意度。
從行業發展看,歐盟此次取消小額免稅政策,是跨境電商行業規范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全球各國對跨境電商監管的加強,行業將告別過去依賴低價與稅收優惠的粗放式增長模式,邁向注重產品品質、服務質量與合規運營的精細化發展階段。中國賣家唯有積極適應政策變化,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才能在歐盟市場站穩腳跟,實現可持續發展。
以上便是本期百運網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有任何國際物流的服務需求,建議您先咨詢百運網專業的國際物流顧問獲取定制方案。百運網提供了免費的智能實時比價服務,助您節省更多的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