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 紅利釋放推動了亞太區域貿易增長,引發了海運艙位爭奪戰,同時也對區域內中轉樞紐的競爭力產生了重要影響。接下來,百運網將為您詳細街道,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亞太區域海運艙位爭奪戰
需求增長催生艙位競爭:RCEP 生效后,區域內 90% 以上的貨物貿易最終將實現零關稅,促進了亞太地區貿易往來。中國對 RCEP 其他成員國進出口額持續增長,2022 年、2023 年、2024 年前三季度分別同比增長 7.5%、較 2021 年增長 5.3%、同比增長 4.5%。貿易的增長使得海運需求增加,各船公司紛紛爭奪海運艙位資源,以獲取更多市場份額。
運力調整與艙位變化:隨著亞洲區域內貿易的發展,船公司對航線運力進行了調整。2025 年 4 至 5 月,航運公司在亞洲區域航線投放的有效運力增長了 8%,新增運力達 64.6 萬標準箱,其中東南亞 – 中國和北亞 – 中國航線出現兩位數增長。但同期貨運量僅微增 4%,導致部分航線艙位利用率下降,如中國 – 北亞去程航線艙位利用率從 4 月的 84% 驟降至 5 月的 74%,這也使得船公司需要通過合理調配艙位來應對市場變化。
競爭策略多樣化:班輪公司為爭奪艙位,采取了多種策略。一方面,通過臨時停航、跳港、撤線、并線等手段進行運力調配,以使有限運力獲取最大收益;另一方面,根據不同目的地掛靠點的運價水平,臨時進行艙位分配。例如,因多個班輪公司的類似操作,導致出口至巴生港的艙位十分緊張,運價逐周攀升。
中轉樞紐競爭力評估
評估指標:根據《國際航運樞紐發展指數 ——RCEP 區域報告(2022)》,國際航運樞紐發展指數包括樞紐基礎設施能力、運營服務水平、網絡連通能力、綠色智慧水平和腹地經濟活力 5 項一級指標,以及 17 項二級指標。
競爭力分級:
引領級:包括上海港和新加坡港。這兩大港口綜合能級突出,所在城市也是全球領先的國際航運中心,航運資源集聚與配置能力強勁。上海港連續 14 年蟬聯全球集裝箱吞吐量第一,2024 年達 5100 萬 TEU,且其通過長江經濟帶戰略構建了完善的集疏運網絡。新加坡港則憑借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是亞太地區重要的中轉樞紐,航線網絡覆蓋全球。
先導級:包括寧波舟山港、青島港、深圳港、釜山港。這些港口在設施能力、航線網絡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運營服務水平和創新引領能力也各具特色。例如寧波舟山港,其基礎設施能力突出,貨物吞吐量巨大,在網絡連通能力方面也表現優異,是 RCEP 區域內重要的物流樞紐。
優勢級:包括廣州港、天津港、巴生港、香港港、高雄港、廈門港等。它們大多在某些方面較為突出,綜合能級較強。如巴生港是馬來西亞的重要港口,在東南亞地區的貿易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為周邊國家的貨物中轉提供了便利。
中堅級:除上述港口外的其他樣本港屬于中堅級國際航運樞紐。它們在 RCEP 區域內國際航運供應鏈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有力保障了區域內貿易的穩定運行,但在綜合競爭力方面相對前幾級港口較弱。
以上便是本期百運網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有任何國際物流的服務需求,建議您先咨詢百運網專業的國際物流顧問獲取定制方案。百運網提供了免費的智能實時比價服務,助您節省更多的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