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8萬家網店關門大吉
所謂商場如戰場,縱使掘金風口巨大,越南電商市場也逃不過“優勝劣汰”的定律。
消息顯示,近日,智能數據平臺Metric發布了2025年上半年在線零售市場概覽報告,報告顯示,盡管上半年越南電商市場規模繼續擴大,但市場競爭也進一步升級。
具體來說,2025年上半年,越南消費者在Shopee、Lazada、Tiki、TikTok Shop這四家主要電商平臺上的購物總額達到202.3萬億越南盾,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長了41.52%。同時,商品消費量也增長近26%,達到19.24億件,可見線上購物在越南日益普及。
電商銷量和銷售額繼續增長 圖源:Vietnam
然而,越南電商市場一片欣欣向榮的背后,針對底層賣家的殘酷淘汰賽也愈演愈烈。
報告指出,2025年上半年,越南產生訂單的店鋪數量大幅減少,與2024年同期相比,有超過8萬家網店因沒有訂單被迫關店;與2024年下半年相比,新增未開單店鋪數量也達到5.5萬。
未開單網店數量大幅增長 圖源:Metric
“我每個月都要損失幾百萬越南盾的廣告費,訂單也不穩定,有幾個月我甚至沒有足夠的錢來進口新產品”,河內化妝品線上賣家Huong女士講述了其關閉兩年網店的原因。
而曾在Shopee和TikTok Shop上銷售時尚產品的Van Anh女士則表示,在開店初期她可以借助免費的分發算法自然地去接觸到客戶,但現在為了讓產品得到更廣泛的展示,她必須投入巨額廣告費,因為“沒有營銷預算,你就賣不出去產品。”
一些電商銷售社區的調查表明,網店關閉潮正在越南小商販中蔓延,主要原因在于廣告成本上漲、平臺展示政策變化以及電商平臺低價內卷嚴重。
打折促銷的越南線上商品 圖源:vov
對此,Metric.vn首席執行官Nho Dinh認為,這是自然淘汰過程的結果,并不反映電子商務平臺正在失去吸引力,而是表明市場正在傾向于更大型、專業的店鋪,這也意味著缺乏戰略和堅實運營基礎的小型網店越來越難以生存。
相比之下,上半年,越南高收入網店數量則實現了強勁增長,尤其是收入超過500億越南盾的門店數量幾乎翻了一番,可見流量和資源確實在向更具潛力的參與者轉移。
二、越南市場不斷洗牌
近年來,伴隨著越南電商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跨境賣家將其選作出海的重要一站。
研究機構Momentum Works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就指出,2024年越南消費者網購支出約達到160億美元,在東南亞地區位列第三。
越南網購支出達到160億美元 圖源:vietnamnews
然而,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大和新賣家的持續涌入,更高的商品要求、更嚴格的市場規則、更精細化的消費需求等等也接踵而至,在此背景下,越南電商賣家競爭壓力越來越大。
如上文所述,當前越南市場出現了明顯的分化,運營良好的大型賣家正在確立其領先地位,小型賣家不管是知名度、品牌認證完整度還是零售價格都很難與之競爭。一位胡志明市賣家就抱怨道,越南很多工產和賣家從B2B轉為B2C模式,他們在電商平臺的售價比市場便宜15%-20%,小賣家根本卷不過。
除了要面對大型賣家的擠壓,平臺不斷調整的運營策略也是賣家生意場上躲不開的絆腳石。
今年6月,越南電商巨頭Shopee就發布一則漲價通知,宣布為了給賣家持續提供優質的服務與資源,Shopee越南站點從2025年7月1日起新增一項平臺基礎設施費用,按照每單3000越南盾的標準收取。
Shopee越南站新增平臺基礎設施費用 圖源:Shopee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Shopee越南站點賣家傭金、固定費率等都出現過不同程度的漲價,賣家利潤空間不斷被壓榨。Shopee越南站一賣家表示:“一款原價45萬越南盾的產品,加上各種費用后,在Shopee上購買的顧客可能需要支付高達55萬越南盾。”
與此同時,越南不斷收緊的電商監管政策也在壓迫賣家的神經。
以稅務監管為例,此前越南財務部就發布消息稱,2024年稅務部門共處理了33003起違規案件,涉及736家企業和32267名個人,處理的稅款欠款和罰款金額接近1.4萬億越南盾(約合人民幣4億元)。
處理數萬起違規案件 圖源:lsvn.vn
總而言之,只要越南市場還有掘金的空間,優勝劣汰就永遠不會結束,對于賣家而言,要想在這種“大洗牌”模式中堅持下去,精細的運營策略、嚴格的合規意識、強硬的抗風險能力缺一不可。